该如何处理外卖垃圾才能环保呢?

2016-04-20

    环保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,但生活中很多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,比如:人民常用的快餐就会产生大量的外卖垃圾,外卖垃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

  如今,在线外卖市场越来越火,在庞大订单量背后,是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。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外卖垃圾基本处于无人回收状态。在享受网络外卖等行业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,人们会付出多大的环境成本,又该如何实现生活便利和减少污染的双赢,这亟待引起重视和思考。


 

  原来,人们时兴往单位带饭盒,中午找地方热一热,很好很环保。如今这种方式已被普遍遗弃,也就催生了外卖一族。但人们在享受着这种便利的同时,却给社会带来了另外一种深层隐忧,那就是外卖垃圾。据美团外卖、饿了么、百度外卖等公布的数据显示,这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单左右,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,每个塑料袋0.06平方米计算,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,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,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。


  数据令人惊心,而如今的外卖垃圾的处理能力更是使人揪心。试想,天天这么多外卖垃圾的产生除了给生产者带来巨额利润以外,给社会带来的只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垃圾的泛滥,这种情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,从源头上及时建章立制,科学掐断这种白色污染现象的持续蔓延。


  一则,需要生产厂家从源头上解困。如在外卖餐盒的生产环节,可以禁止厂家生产一次性餐盒,大力推广使用能够回收利用的透明环保餐盒,同时建立厂家回收机制,避免使其在外流通成为难以治理的“白色污染”。二则,需要相关部门从体系建设上解困。如可以探讨加快外卖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建设,通过给予补贴等办法,让一些企业主动地参与到外卖垃圾回收体系中来,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。三则,需要点餐人员在文明就餐上解困。百姓点外卖时也要树立节约意识,探讨通过自带饭盒等方式的有效尝试,努力减少餐厨垃圾的生产。只要社会共同努力,白色外卖垃圾自然会有效减少。


  

  在外卖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背景下,呼吁减少外卖,固然会有一定的效果,但毕竟不是解决之道,况且也不太现实。问题的关键在于外卖垃圾问题如何得到科学处理。现在面临的困难是,一方面垃圾分类并没有真正实施,在不少地方虽然实施垃圾分类,但往往有名无实,另一方面外卖垃圾无人回收,因为回收的价值不高,从市场来看,一次性筷子、塑料袋、发泡餐盒基本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,透明的塑料餐盒虽然可以回收,但回收量也很少。如此,外卖垃圾就显得相当严峻,长此以往,环保问题就更严重了。


  面对外卖垃圾,减少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,而是利用技术进行解决,即大力推广使用能够回收利用的透明环保餐盒,再加上对于回收外卖垃圾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,如此,才能将外卖垃圾变废为宝,才能使外卖垃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。今年公布的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,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。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,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。因此,不能对外卖垃圾的问题熟视无睹,更不能无动于衷,一旦成为新的“公害”,后患无穷。


  外卖垃圾问题亟待技术化解决,首先,要得到重视,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,并且能够严格管理起来;其次,需要有相应的政策,既要有奖励政策,也要有惩罚措施;再次,要有专项资金进行管理,要解决技术难题,并生产出透明环保餐盒,且在实际中得到推广;最后,需要加大宣传,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,提高对外卖垃圾的重视。多管齐下,才能让外卖垃圾问题彻底得到解决。



  一份外卖的包装成本(1个透明餐盒+1双筷子+1个塑料袋)的成本大约是1元多钱。尽管成本低,但积少成多,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却是巨大的。减少因此引发的垃圾问题,不妨从四个方面入手。


  一是在环保意识上下工夫。提倡用餐者自带餐具,比如外卖订餐,可以在上班前将自己的餐具放到餐馆,叫外卖就用自己的餐具。这样不仅安全,也环保。另外,应当提倡大家尽量少点外卖,多走出去用餐,工作再劳累,吃饭的时间也应该有的。


  二是在外卖餐具上下工夫,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。


  三是在垃圾分类及回收体系上下工夫。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,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。让垃圾分类成为消费者的自觉行动,并让分类的垃圾有地方可放,有设备处理,让垃圾真正地变废为宝。


  四是在餐具安全监管上下工夫。不同种类的外卖所使用的餐具和包装也是五花八门,隐患不言自明。工商、食药等部门在加强行业及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同时,有必要对外卖餐具也纳入监管视线,出台相应措施,使其使用起来卫生环保安全。


 


  塑料污染和资源浪费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塑料消费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消费,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惊人。


  况且,外卖的塑料消费还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类似的还有迅猛发展的快递行业,前不久,有报道介绍仅胶带就使用170亿米,而塑料袋使用量达到82亿个。此外,还有人们常见的商品包装,不乏过度包装现象,如一袋食品只有200克,塑料袋就有十几克甚至更多。有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塑料消费6000万吨,而这个数据还在增长。


  在塑料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,塑料制品的回收率不增反降,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很低,一些中小城市大都采取简单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,而受到垃圾快速增长的影响,还面临填埋场供给的瓶颈。总之,塑料污染与浪费,呈现使用成本低廉,但是处理成本高昂的困局,而快速增长的消费量,加剧了环境污染恶化的压力。


  与塑料消费的快速增长相比,控塑不管是限制的面,还是限制的力度,都显得相当滞后。在国家层面,仅有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并施行《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》,即“限塑令”,却被诟病为“卖塑令”。近几年,江苏、浙江等省份从不同的领域立法,或限制或者禁止销售、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,因缺少上位依据,措施乏力,收效不佳。


  全面控塑刻不容缓。塑料制品变成垃圾,根子在快捷方便的消费依赖,只要消费存在,需求便充满刚性。现实中,明知塑料消费浪费和污染,却又束手无策,即是如此。全面控塑要“堵”也要“疏”,“堵”是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使用量,如全面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日常生活塑料制品,禁止快递行业使用一次性塑料外包装,严格限制商品塑料包装等,而“疏”则是需求的“环保替代”,如环保的餐盒、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标准快速包装物等。推进全面控塑,加快顶层设计迫在眉睫,应纳入法治的轨道调节,通过经济、税收、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,如,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经济成本,过度包装的违法成本,鼓励和扶持塑料替代,流平环保的价格逆差等,达到减量环保的目的。

  (广州市绿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www.gdlusen.com )

电话咨询
产品中心
客户案例
QQ客服